5亿美元融资吸引逾140家机构认购,BNB在华尔街有了新入口

欧意


继比特币成为上市公司储备资产标杆后,其他主流加密货币也正吸引机构目光。全球最大交易所 Binance 旗下生态代币 BNB,近日迎来了其战略储备机制的又一重大突破。


7 月 28 日晚间,美股上市公司 CEA Industries Inc.(NASDAQ:VAPE)与 10 X Capital 联合宣布,完成一笔高达 5 亿美元的 PIPE(私募投资公开股权)融资,专项用于建立一套以 BNB 为核心的加密资产储备财库。该交易结构还包含最多 7.5 亿美元的认股权证,使得潜在融资总规模最高可达 12.5 亿美元。


此次合作并非无迹可寻。早在 7 月 10 日,YZi Labs 首次对外披露 将支持 10 X Capital 发起设立一家名为「The BNB Treasury Company」的公司,旨在二级市场持仓 BNB 并寻求在美主要交易所上市。尽管当时市场反响平淡,但业内人士已将其视为一次精心设计的「预演」。


根据最新计划,CEA 将正式启动其 BNB 财库战略:利用本轮融资资金(结合现金与加密资产)在二级市场建仓 BNB。其核心在于借助美股上市公司的合规架构,为机构及散户投资者提供受监管的 BNB 敞口。这一设计逻辑上对标 Strategy(原 MicroStrategy)的比特币储备战略——虽然在具体形式上存在差异,但终极目标一致:实现核心加密资产的「金融化」与合规化持有。


这也引出了市场的一个新疑问:BNB,是否正在迎来属于它自己的 Strategy 时刻?


三方主角登场:幕后推手与执行者


要理解这场 BNB 财库计划是如何在三周内完成从构想到落地的,就必须认识三个关键角色:YZi Labs、CEA Industries 与 10 X Capital


它们来自不同领域,组合看似「异质」,但正是这种跨角色拼接,使项目得以在传统金融、加密生态与美股公司之间顺利落地。



最早释放信号的是 YZi Labs。这家机构前身为 Binance Labs,2025 年初完成品牌独立,更名为 YZi Labs,由 CZ 与何一共同支持,聚焦 Web 3、AI 与 Biotech 等方向的跨周期投资。这家机构今年以来频繁出现在 TON、Zora、ZKX 等基础设施项目背后,擅长在监管与资本之间设计可穿透的结构方案。与传统风险投资不同,YZi Labs 更像一个「结构型桥梁」:它不直接运营资产,而是深度参与项目的底层设计、融资结构与治理机制,帮助新兴资产以传统金融听得懂的语言进入市场。


在本次 BNB 财库计划中,YZi Labs 是最早推动结构搭建的一方。7 月 10 日,其首次官宣与 10 X Capital 合作组建 The BNB Treasury Company,BNB 财库「官方」叙事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YZi Labs 的董事长 Ella Zhang 自 Binance Labs 时期即担任领导职务,曾主导 Binance 初代孵化器计划,并深度参与多个头部项目的投资。机构虽已独立运行,但其历史背景与资源体系仍与 Binance 保持高度共识。


正因如此,在 Binance 本体因合规考量难以直接在美股推动 BNB 金融化的背景下,YZi Labs 成为最合适的「代言人」与「结构代理人」——它不是 Binance,但它了解 Binance,也能为 BNB 打开一道传统市场听得懂的通路



真正承担财库实施任务的是 CEA Industries。这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NASDAQ:VAPE)原主营室内农业设备,业务并不出圈。但翻阅其公告历史可见,CEA 近年来已多次通过 PIPE、资产置换与高管更替等方式探索「资本转型」。本轮 BNB 财库战略,则是其以「上市平台持仓链上资产」完成战略切换的最新尝试。换句话说,它成为了承载 BNB 的「金融容器」。


而促成这一容器成型的,是结构设计方 10 X Capital。这家投行由金融老兵 Hans Thomas 创立,专注 PIPE、SPAC 与 De-SPAC 交易,近年来频繁参与 Web 3 资产的合规结构设计。本次项目中,10 X 不仅操盘 PIPE 架构与权证机制,还深度参与了团队搭建:Galaxy Digital 联合创始人 David Namdar 出任 CEO、CalPERS 前 CIO Russell Read 担任 CIO、Kraken 前高管 Saad Naja 亦出任董事


资本有方向感,上市公司有执行架构,Web 3 阵营提供资产叙事——三者合力,使 BNB 财库计划从理念跃升为「可审计、可交易、可传导」的金融接口。


140 家投资者下注,BNB 的「机构锚定」逻辑正在成型


如果说财库机制尚属结构创新,那本轮 PIPE 的资本参与阵容,则直接为其叙事注入了市场分量。


据披露,5 亿美元融资吸引了逾 140 家机构认购,涵盖加密原生基金、家族办公室、传统金融玩家,甚至包括多位个人资本代表。这一认购广度在近年 Web 3 融资案例中极为罕见,更重要的是,它所锚定的并非 BTC 或 ETH,而是一直游走于美国监管灰区的 BNB。


认购名单颇具代表性:Pantera Capital、Arrington Capital、Arche、GSR、dao 5、Kenetic、Protocol Ventures、Hypersphere、Blockchain.com……几乎覆盖了加密一级市场的半壁江山;BitFury 创始人、Polychain 创始人 Olaf Carlson-Wee、前软银高管 Rajeev Misra 等个人资本玩家也赫然在列;传统金融的出资方则多通过结构化基金或家族信托间接参与。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轮 PIPE 还配套了高达 7.5 亿美元的权证认购机制。投资者不仅配置了当下仓位,还押注了未来 12–24 个月的价值释放空间。这类结构性设计,可能会在未来某个估值阶段被陆续行权,为 BNB 的「金融定价模型」添砖加瓦。


从资金结构上来看,这是一场典型的「结构化长期做多」方案。BNB 或许等不到 ETF,但 PIPE 财库,正成为它触达华尔街的新通道。


为什么资本愿意下注 BNB 财库?在 BTC 和 ETH 之后,资本市场亟需寻找「下一类锚定资产」,BNB 的用户体量、链上应用、交易量、NFT 与链游活跃度,在 L1 网络中依然处于领先梯队,


今年 6 月,美股上市公司 Nano Labs Ltd(NA)公司 宣布,已签署一份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根据该协议,公司将发行总本金为 5 亿美元的可转换本票债券(「债券」),由多位投资者认购。第一阶段计划通过可转债及私募方式,购入价值 10 亿美元的 BNB;长期目标为持有 BNB 总流通量的 5% 至 10%。Nano Labs 创始人孔剑平发文表示,目前已购入 12 万枚 BNB,仍在持续购入中。


7 月,美股上市公司 Windtree(WINT)宣布 已与 Build and Build Corp 签署了一项价值 6000 万美元的证券购买协议,未来认购可能再获得高达 1.4 亿美元的总收益,总认购金额高达 2 亿美元,本次募资所得款项将主要用于启动 BNB 财库战略和收购 BNB,Windtree 预计也将成为第一家提供 BNB 代币直接投资敞口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结语:BNB 的金融叙事,正式进入第三阶段


这不是 BNB 第一次试图走入美国资本市场。


2021 年 Binance 全球扩张之际,BNB 一度承载着「第三极资产」的市场期待。然而,监管环境的剧变迅速将其边缘化于北美市场,甚至成为 SEC 的直接质疑对象。缺乏「美系估值体系」的认可,使其价格逻辑长期游离于主流金融框架之外。


转机出现在今年,BNB 的美股叙事终于落地。这一突破揭示了一个关键趋势:加密资产的金融叙事权,正从比特币的垄断走向多元化。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更多 L 1 项目(如 Solana、TON、Sui)是否会效仿?它们又是否具备类似的「容器化」潜力?


答案虽未可知,但 BNB 的金融化进程已明确迈入新阶段:它不再仅是交易所的平台币以及 BNB Chain 生态代币,更通过重塑估值模型、会计框架与合规披露,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确立了全新的定位。这或许并非高潮,但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序章。


原文链接

欧意交易所又称ok交易所是全球排名前三名的数字衍生品交易平台,对华语用户投资数字资产特别友好,欧意APP操作方便顺畅快捷,为全球诸多交易者提供超高水平的体验。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