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投资vs意识形态投资:谁能主导未来的资本市场?

欧意


引言:在一个变化中的世界重新定义投资智慧


投资环境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这场变革由全球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技术进步和文化意识形态的推动所驱动。以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智慧投资者》原则为基础的传统投资框架,长期以来强调纪律严明的估值技术,如贴现现金流和无风险利率假设。然而,这些方法虽然在一个稳定的、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中有效,但在一个外部事件、地缘政治变化和意识形态信念在塑造市场结果中扮演更大角色的全新范式下,正日益受到挑战。本文探讨了一种将「智慧投资者」与「意识形态投资者」对立的世界观,阐述了它们的差异,并论证了为什么理解这一框架对成为更优秀的市场投资者至关重要。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比特币财库公司的创新概念以及在不增加额外资本的情况下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增持比特币的独特财务策略。通过融合这些理念,我们揭示了意识形态、技术和金融创新如何重塑投资的未来。


智慧投资者与意识形态投资者:两种世界观的对决


智慧投资者:基于价值的牛顿式方法


由本杰明·格雷厄姆概念化并由沃伦·巴菲特推广的「智慧投资者」基于一种纪律严明、分析性的投资方法。这种世界观依赖于基本估值原则,如贴现现金流模型、正态分布假设以及通常与美元霸权挂钩的无风险利率概念。它假设了一个可预测、可建模的世界,金融繁荣源于稳定的经济结构,例如自 1980 年代以来优先考虑自由市场和最小贸易壁垒的华盛顿共识。这种框架历史上奖励那些专注于内在价值、收入增长和盈利超预期的投资者,为在相对稳定的市场中导航提供了可靠的路线图。


然而,这种方法并非没有局限性。智慧投资者对可预测模型的依赖假设了稳定的全球秩序,而这种秩序正日益面临压力。正如博客中对话提到的,美国政府最近收购英特尔 10% 的股份等事件,标志着这种世界观所依赖的自由市场原则的背离。这些发展表明,无风险利率——曾经是金融模型的基石——不再神圣不可侵犯,迫使投资者重新思考他们的假设。


意识形态投资者:拥抱波动与信念


相比之下,「意识形态投资者」以主权优先原则运作,优先考虑信仰体系而非传统估值指标。这类投资者认识到外部事件——地缘政治变化、政策调整或文化运动——可能戏剧性地改变资产估值,通常以传统模型无法预测的方式。例如,对话中讨论的突然对奢侈品征收关税,可能在一夜之间颠覆整个行业的估值,使 Excel 电子表格和算法交易变得不那么相关。意识形态投资者在充满肥尾风险的世界中蓬勃发展,波动和不确定性为那些拥有坚定信念的人创造了机会。


这种世界观与三个关键视角紧密相关:地缘政治、技术和文化。在地缘政治方面,华盛顿共识的衰落和强调主权优先于市场的北京共识的崛起,标志着向意识形态驱动的投资转变。在技术方面,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出现——高算力成为一种货币——与比特币等体现去中心化、抗审查原则的资产相一致。在文化方面,经济困难时期宗教信仰的上升表明,人们对归属感和信仰的渴望日益增长,推动了基于价值的投资运动,这里的「价值」超越了廉价股票,涵盖了深层次的信念。


意识形态投资者还得益于散户投资社区的崛起。曾经被认为是缺乏协调和无关紧要的散户投资者,如今通过推特、Reddit 和 Substack 等平台发挥了重要影响力。这些社区能够有效协调,分享复杂分析,并为其支持的公司充当营销团队。与优先考虑财务指标的机构投资者不同,散户投资者往往围绕意识形态一致性集结,放大像埃隆·马斯克或帕兰蒂尔公司(Palantir)的亚历克斯·卡普这样信念驱动的领导者的影响力。这种转变突显了一个关键区别:智慧投资者追求稳定性,而意识形态投资者拥抱波动,利用信念来驾驭快速变化的世界。


为什么这一框架对投资者至关重要


理解智慧投资者与意识形态投资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对于现代市场成功至关重要。传统方法虽然对某些资产仍然有效,但难以解释外部冲击——无论是关税、政策变化还是文化运动——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固守过时模型的投资者有错失机会的风险,因为在一个越来越由意识形态和社区情绪驱动估值的世界中,机会正在被错过。相比之下,采用意识形态投资者思维的人可以利用肥尾事件,将投资组合与体现强烈信念的资产和领导者对齐。


例如,由具有清晰、真实愿景的领导者——如马斯克或卡普——领导的公司,往往比那些避免采取立场以讨好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画大饼」领导者表现更好。散户投资者尤其青睐坚定的信念,而那些缺乏明确意识形态立场的公司则会受到惩罚。这种动态在 Palantir(尽管现金流难以捉摸,其股价却飙升)和 Open Door(其首席执行官缺乏信念招致散户批评)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中显而易见。通过认识这些趋势,投资者可以更好地评估哪些公司为波动、意识形态驱动的市场做好了准备,相应调整其仓位规模和持有期限。


此外,散户投资者社群的兴起使市场影响力民主化,为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投资者创造了机会。「意识形态投资者」能够规避肥尾风险,并顺应社群驱动的运动,这使得散户投资者能够与机构投资者竞争,从而以十年前难以想象的方式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一框架不仅增强了投资决策能力,也促进了更具包容性、以信念为导向的财富创造方式。


比特币财库公司:金融创新的新范式


比特币财库公司的概念


比特币财库公司是将比特币作为战略资产持有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实体,通常将其整合到财务和运营策略中。与持有现金或证券的传统公司不同,这些公司将比特币视为一种价值储存和记账单位,利用其意识形态和技术属性来提升股东价值。这一概念由迈克尔·赛勒的 MicroStrategy 等人和公司的推广,随着机构认识到比特币作为通胀对冲和去中心化主权的象征的潜力而获得关注。


然而,真正的创新在于不仅持有比特币,而是在不筹集额外资本的情况下在资产负债表上增持比特币。这种被称为财库运营的方法,涉及使用运营收入来获取比特币,从而增加公司的每股比特币指标。例如,田纳西州的 Blue Cotton 通过比特币挖矿为员工奖金提供资金,展示了如何将商业与意识形态目标对齐。


为什么财库运营独特


在资产负债表上增持比特币而无需外部资金的做法具有突破性,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它减少了对成本高昂的融资的依赖,而融资往往会稀释股东价值。通过使用运营现金流来购买比特币,企业可以保持财务纪律,同时充分利用比特币的长期升值潜力。在传统基于收益的模型日渐式微的今天,这一策略尤其具有吸引力,因为它与「意识形态投资者」对信念驱动型资产的关注相契合。


其次,比特币财务运营在客户和股东之间创造了独特的协同效应。正如杰夫·帕克 (Jeff Park) 所指出的,将客户群与股东群相结合的公司(尤其是在意识形态上与比特币保持一致的公司)可以显著降低客户获取成本,而客户获取成本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开支。例如,一家比特币财务公司可以利用其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来建立忠诚的客户群,并将其作为股东社区,从而形成参与和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反映了加密货币的理念,参与者既是网络的用户,也是网络的所有者,从而培养了一种共同的目标感。


第三,比特币作为一种抗审查、去中心化资产的特性,使其成为意识形态驱动的世界中资金管理的理想选择。与传统资产不同,比特币不受地缘政治关税或政策冲击的影响,从而可以对冲意识形态投资者所特有的波动性。它对高计算能力的依赖进一步使其与人工智能的技术意识形态相契合,将比特币定位为未来的货币。


案例研究与影响


像 MicroStrategy 这样的公司为比特币财库策略树立了先例,通过积累大量比特币持有量来提升股东价值。然而,像 Blue Cotton 这样的小型公司展示了这一模式的可扩展性,表明各种规模的企业都可以将比特币整合到其运营中。通过挖掘比特币或使用利润购买比特币,这些公司不仅增强了资产负债表,还向日益增长的比特币支持者社区表明了意识形态的一致性。


这一模式的意义深远。对于投资者来说,比特币财库公司代表了一种结合金融创新与意识形态信念的新资产类别。这些公司在波动市场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它们专注于比特币,与意识形态投资者对体现强烈信念的资产的偏好相一致。对于社会来说,比特币财库公司的崛起可能使财富创造民主化,因为散户投资者和客户获得了反映其价值观的企业的所有权。


结论:以意识形态和创新引领未来


智慧投资者与意识形态投资者之间的差异,为理解不断变化的投资格局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视角。虽然智慧投资者对可预测模型的依赖在稳定的美元主导的世界中行之有效,但外部冲击和意识形态运动的兴起要求我们采取新的方法。意识形态投资者专注于信念、社区和肥尾风险,更适合应对这种动荡的环境,并利用传统模型所忽视的机会。


比特币财务公司体现了这种新范式,将金融创新与意识形态契合融为一体。这些公司无需筹集资金即可在资产负债表上增持比特币,展现了在意识形态驱动的世界中创造价值的独特能力。他们专注于降低客户获取成本,促进股东与客户之间的协同效应,并利用比特币的抗审查特性,使其成为下一个投资时代的领导者。


对于投资者而言,拥抱这一框架意味着重新思考传统的估值指标,并优先考虑拥有坚定信念的资产和领导者。通过将投资组合与意识形态趋势和创新的金融策略相结合,投资者能够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获得成功。未来属于那些理解价值不仅仅是电子表格上的数字,而是根深蒂固的信念的体现的人——比特币和「意识形态投资者」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真理。


原文链接

欧意交易所又称ok交易所是全球排名前三名的数字衍生品交易平台,对华语用户投资数字资产特别友好,欧意APP操作方便顺畅快捷,为全球诸多交易者提供超高水平的体验。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