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最强的多空双方对话:四年加密周期是否失效?

欧意


编者按:2025 年的加密市场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转折点:比特币 ETF 获批、流动性周期与债务再融资周期交织,AI 热潮吸走资金,传统金融与科技巨头加速拥抱区块链。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结构出现异常,长尾资产买盘缺失,Solana 等高性能公链表现疲软,投资者情绪在极端乐观与恐慌之间摇摆。


本期《The Journey Man》对话,Raoul Pal(前全球宏观投资经理、Real Vision 创始人)与 Chris Burniske(Placeholder 合伙人)深入探讨了市场周期、流动性驱动、投资心理,以及行业结构性变化。


四年周期是否仍然有效?流动性与宏观框架如何影响加密资产?投资者该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构建认知与策略?从 Solana 异常表现到长尾资产困境,从 ETF 效应到 VC 模式转型,两位嘉宾不仅分享了各自的偏执点,更揭示了如何在分歧中构建稳健的投资策略。


节目录制于 11 月 13 日,以下为原文编译:



市场现状与周期争论


Raoul Pal:大家好,我是 Raoul Pal,欢迎收看我的节目《The Journey Man》。在这里,我们一起探索宏观经济、加密货币以及科技指数时代之间的交汇与理解。能够坐在这个位置,拥有这样的资源和网络,并将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对我来说是一种难得的特权。


今天,我邀请到我最喜欢交流的嘉宾之一,Chris Burniske。他是这个领域里极具洞察力的思想家之一,在如何应对市场波动、如何进行投资方面,他一直是我的灵感来源。


一场有价值的对话,不仅在于发现观点的共鸣,更在于探讨分歧。Chris 的看法和我有所不同,他认为这个周期可能已经结束,而我则认为周期仍在延续。我们都在概率框架下思考,没有绝对的确定性。因此,我们将深入讨论这些差异,以及人们如何在面对不同观点时,构建自己的认知框架。


Chris 在投资心理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懂得如何思考、如何管理投资组合,以实现生存与繁荣。接下来,让我们听听 Chris 的观点。


Chris,很高兴再次见到你,我的朋友。

Chris Burniske:谢谢你再次邀请我。


Raoul Pal:是啊,今天是 11 月 13 日,我猜这期节目会在一周后播出。嗯,现在市场、加密货币、Twitter,一切都在混乱中,大家都在试图弄清楚我们到底处于什么位置。所以,我觉得我们先从这个话题开始,然后再深入聊一些更有趣的东西,比如你最近看到的情况。


那么,你是怎么思考我们现在在周期中、在市场中,或者它们的结构?

Chris Burniske:好的。截至今天,比特币从高点下跌了大约 20%,对吧?在传统金融中,这会被认为是熊市,对吧?而在加密行业,这要么是一个「速度晃动」,要么会跌得更深,对吧?我认为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尊重,因为比特币始终是其他加密资产的引力中心。


所以,有很多方式可以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也是让人们感到痛苦的地方。你和我可能会讨论不同的观点,我们都知道这些观点在我们心中是概率加权的,而且我们都准备好接受自己可能错了,对吧?而这正是网络上丢失的细微差别,因为人们要么希望你是多头,要么希望你是空头。但我觉得每个专业资产管理人总是某种程度上的多头和空头,或者多头并偏执,或者空头并偏执,或者其他组合。

Raoul Pal:是的,一般来说,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强烈的观点,那么你的整个工作就是对这个观点保持偏执。这是我的理解方式。

Chris Burniske:对。所以,在最简单的框架中,如果你遵循四年周期框架,那么比特币现在正在形成顶部,如果你相信这个四年框架,对吧?然后你会预计大约 12 个月后出现底部。你可以说这是由于减半,我认为随着比特币通胀率的下降,这个论点变得越来越可疑。特别是当你真正思考减半论点的核心,以及支付给矿工的币数量、工作量证明、生产比特币的成本等等。


所以,这里有减半论点,还有流动性论点,而你在教育大家理解流动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比特币与四年商业周期对齐,然后在商业周期之上还有流动性周期。但问题就在这里,因为现在比特币与流动性周期有些偏离,对吧?


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承认,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让我有点焦虑的点。我会想,嘿,流动性周期表明比特币在某个时候应该表现很好,但现在它有点挣扎。不过,我也不敢对这个观点过于自信,因为如果我在上涨时配置不足,而流动性动态突然发挥作用,我可能会被打脸。


总体来说,我在 10 月 10 日那次暴跌后开始发出一些谨慎信号,原因是市场给我的感觉很沉重。有人在加密推特上评论说,他看市场的方式更像是看一个有机体,而不是盯着某些具体指标。我自己也不是那种特别专注于某个点的人,也没有像你一样接受过深入的市场细节训练。所以我会尝试退一步,把市场当作一个整体,综合各种变量,看看这些变量的组合暗示了什么。


对我来说,市场开始变得奇怪,是从 Solana 在预期 ETF 推出时没有获得明显买盘开始的。你看,比特币的 DAT 买盘推动了行情,然后转向以太坊的 DAT 买盘,同时还有比特币和以太坊的 ETF,这些事件对 BTC 和 ETH 都非常有利。按理说,类似的事件也应该对 Solana 有利,因为它是我这一周期选择的高风险资产。但事实并没有发生。


Raoul Pal:我之前也关注过 Solana,后来才切换,但逻辑是一样的。


Chris Burniske:对,我们都在关注高性能的 Layer1,核心工程能力强,生态有趣。但当 Solana 在数据预期和 ETF 公告期间表现疲软时,我觉得非常不对劲。这说明市场上没有买盘,反而有大量抛售。


然后是 10 月 10 日的暴跌,我唯一见过类似的情况是 2020 年 3 月的疫情崩盘。当时我看着自己的投资组合,一些资产在一天之内下跌了 60% 到 90%,简直疯狂。我不喜欢这种情况,因为这一周期市场对长尾资产一直存在焦虑:长尾资产的买盘在哪里?它们的基本价值是什么?该如何估值?这些都是我们长期以来预期会解决的问题,比如加密资产估值的专业化,而你和我都曾在这方面做过早期探索。现在,这种专业化正在到来,但长尾资产依然没有买盘。同时,还有一个 AI 泡沫。


而 10 月 10 日的暴跌揭示了很多资产的真实买盘位置。我的担忧是,我们是否必须回到那些暴跌的低点?因为其中一些低点暗示了熊市水平,尤其是在长尾资产上。


Raoul Pal:是啊,这取决于你看哪个低点。如果用 Binance 的低点,那就很糟糕;如果用 Coinbase 的低点,很多资产现在基本已经回到那个位置了。


Chris Burniske:完全正确。这也是其中的细微差别。还有其他信号,比如你提到的 Binance 和 Coinbase。Coinbase 溢价已经消失,现在 Coinbase 上的币种普遍比 Binance 上的价格低,这说明美国的买盘不像以前那样强劲。我们还看到一些定价非常激进的风险投资交易,尽管加密领域并没有真正的风险投资泡沫。


Raoul Pal:Chris,回到那个闪崩清算事件,谁在里面受到了真正的重创?因为有人肯定损失惨重,但目前还不清楚是谁。大多数美国用户并没有高杠杆。


Chris Burniske:是的,人们显然有被清算,但真正的损害在哪里我觉得我们还没看到全部答案。我不想传播谣言,我相信大家都在加密推特上看到过一些传言,但我没有确凿的信息。不过,确实有人在质疑某些做市商。


Raoul Pal:那散户呢?他们是被清算,还是只是惊恐地看着?我在想,这是不是对人们造成了某种心理创伤,还是只是像股票市场的闪崩那样,让人们一脸懵逼?


Chris Burniske:我觉得,任何使用杠杆的人都受到了伤害,尤其是那些根据 Binance 价格加杠杆的人,肯定损失惨重。所以,部分散户确实受到了影响。


但更重要的损害是,长尾资产的买盘本来就暂停了,这次事件让这种暂停更加严重。因为突然之间,即使交易所之间的价格有差异,人们还是会问:长尾资产的买盘在哪里?然后出现这种灾难性的事件,显示出一些极端的低点,这真的会让人们怀疑,那些低点是不是才是真正的买盘位置。这就是心理上的冲击。


Raoul Pal: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很重要但很多人没意识到:是不是因为大家都相信「四年周期」,结果大家一起把它变成现实?


Chris Burniske:是的,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我通常的原则是,「这次不会不一样,除非有足够强的理由让它不一样」。我们在很多场景都看到这种规律,因为人性从未改变,这是你我都知道的。


但这次确实有很多理由可能让情况不同,比如美国的立法和监管明确化,传统金融和科技巨头大规模拥抱稳定币和区块链技术,ETF 首次进入市场,流动性正在向我们靠拢。


所以,有很多迹象表明,我们可能会迎来转折。我也做好了准备,比如现在 BTC 在 98000,ETH 刚过 3000,Solana 在 140。我完全准备好市场从这里反转,这不是不可能的。


Raoul Pal:是啊,记得 2021 年也是疯狂的一年,比特币跌了 50%,然后又迅速反弹,那可不容易。


Chris Burniske:对,现在 BTC 从高点跌了 20%,ETH 已经跌了约 40%,Solana 从去年 12 月的高点算起,跌了大约 50%。我觉得这可能已经足够洗盘了。如果我们从这里反弹,我可以想象这会让很多人很痛苦。


这也是我在加密推特上看到的一个问题:情绪太极端了,要么全仓梭哈,要么彻底清仓。相比之下,我一个月前分享过我的仓位,大约 39% 现金,61% 长期持有资本主义资产,这里面包括一篮子资产,加密货币当然是其中一部分。


所以,我仍然是多数仓位押注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主义的设计就是为了增长资本。然后,当行情好时逐步增加现金,当价格足够有吸引力时再部署现金。现在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高于通胀,所以慢慢积累购买力,虽然不是什么惊人的策略,但我真的建议大家,如果现在对市场感到焦虑,可以用更概率化、更分步的方式去思考。


Raoul Pal:但问题是,你的入场点非常好,所以你能在 Solana 没有创新高的情况下,提前把钱拿出来,这其实是你的优势。我会把这归入「偏执」范畴,因为除了比特币之外,几乎所有资产都没有创新高,而且整个市场基本在一月份就见顶了,这对今年来说很奇怪。


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没有显著的收益,因为他们从来不会在最低点买入。你我都在低点时大声呼吁,但大多数人没有买在低点,他们是在 2023 或 2024 年某个时候买入,现在基本是持平。


对,这在心理上非常难受。因为而当你持平时,要在心理上接受「减仓」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当你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都押在这笔交易上。我能理解为什么大家都在纠结,因为这确实很难。


Raoul Pal:是啊,人们会忽略你在风险投资中的入场,但你很多仓位其实也是在公开市场买的。


如何在币圈建立正确的投资框架?


投资者心理


Raoul Pal:对,比如你的 Solana,就是公开市场买的,而且是在大家面前公开操作的。


Chris Burniske:是的,我一直告诉那些刚进入加密市场的人,如果他们在第一个周期结束时只是持平,那其实是胜利,因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经历了痛苦的波动。


所以,如果有人现在没有收益,只是持平,但学到了很多,那就是一种胜利。当然,如果他们在这个价位持平,我能理解这会让人难受。


我最近一直鼓励朋友们用一个框架来思考,这些朋友都有自己的投资组合,我们聊天时我会分享一些我认为最好的方法。


这个框架是这样的:假设你现在卖出,如果价格下跌,你会有多高兴?如果价格上涨,你会有多难过?再假设你不卖,如果价格上涨,你会有多高兴?如果价格下跌,你会有多难过?


用这个四象限去比较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提前预判未来的感受,避免做出愚蠢的决定。


Raoul Pal:我觉得这个方法对理性投资者很有帮助,尤其是那些认真思考如何积累财富的人。但问题是,年轻投资者没法买房,他们会觉得这是唯一的机会,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种情绪太强烈了,他们把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都押在一笔交易上,这显然不是正确的投资方式。但他们又无法承受错过上涨的痛苦,同时也无法承受下跌的风险。这两种力量交织在一起,真的让人发疯。


Chris Burniske:是的,的确是这样。不过我想补充一点,就是即时满足的需求。因为当我在 2014 年作为专业人士进入这个行业时,我名下不到一万美元,没有什么积蓄,行业也完全不同,机会也不同。


我是从买一些很小的仓位开始,慢慢学习,逐步积累。后来在 2016 年末,因为遭遇了一次黑客攻击,我的资产几乎被彻底清空。那时我刚开始写 crypto 相关的文章,然后进入 2017 年。


Raoul Pal:顺便问一下,你在心理上是怎么调适的?


Chris Burniske:那太糟糕了。我是最早一批 SIM 卡交换攻击的受害者之一。他们先关闭了我在一个运营商的账户,然后在另一家运营商开了新账户,用这个账户重置我的 Gmail,再用 Gmail 重置我的 Apple 账户,最后我的所有设备都被清空,我彻底被锁在门外。


这是一次非常糟糕的经历。现在我的安全措施好多了,我对此心存感激,但当时真的很痛苦。心理上被清空的感觉,就像风帆被彻底吹掉。而且,当你遭遇网络攻击时,很难确定那些人是否真的离开了你的「数字房子」。如果有人闯入你的实体房子,你很容易知道他们已经走了,但在数字世界,这种安全感很难获得。


不过,凡事都有利有弊,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网络安全知识。


Raoul Pal:那你是怎么调整心态,重新站起来的?因为我觉得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很好的建议,学会如何在失败后重建。


Chris Burniske:我觉得,失败是最好的老师,比成功更能让你成长。对我来说,没有选择。你可以坐在那里抱怨,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者你可以说:「是的,这事发生在我身上,真糟糕。」


有些是命运的安排,有些是我的责任。我必须改进自己负责的部分,然后卷起袖子重新开始。这就是我想对年轻人说的:是的,现在世界很艰难,我能感受到焦虑,但从很多方面来看,现代生活比过去容易得多。心理上确实很难,但你必须继续前进。


Raoul Pal:你失去了一切,然后只能说:「好吧,我必须继续生活。」那之后,你有没有改变交易风格,变得更保守?在重建财富的过程中,这对你心理上有什么影响?因为我们看到很多人经历过清仓,不管是黑客攻击,还是投资失误、杠杆爆仓。有人现在可能坐在电脑前,26 岁,刚刚在这轮周期里把 5 万美元亏光,他们会想:「我该怎么重新开始?」


Chris Burniske:我觉得我算是幸运,因为当时以太坊在 DAO 攻击后处于下跌阶段。DAO 攻击发生在 2016 年夏天,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然后以太坊一路下跌到年底。所以我能重新买入不少 ETH。回头看,现在这些东西的价值,我损失最大的是 ETH,因为我在 ETH 上的入场非常早,而比特币相对没那么早。作为一个年轻人,我的购买力在 ETH 上发挥得更大,因为当时 ETH 只有几美元,而比特币已经几百美元。所以我重新积累了一些 ETH,这在 2017 年帮了我很多。


然后我们经历了 ICO 狂潮,几乎每个 ICO 我都投了,但用 ETH 计价的话,我亏了钱。你会觉得自己赚钱了,觉得一切都很美好,2017 年你碰到的每个东西都在赚钱,但到 2018、2019 年,一切又崩塌了。回头看那些交易,我会想:「天啊,我亏了这么多 ETH,还以为自己是天才,其实是个傻瓜。」


所以,我经历过很多次犯傻,然后再恢复过来。


Raoul Pal:我甚至给自己设定过一个规则:最多只允许 10% 的仓位去做那些「愚蠢」的高风险投资,比如 Meme 币或者其他超高风险的东西,因为有时候你就是想参与一下,不然我基本不做短线交易。最近我检查了一下,发现我在这个高风险仓位里的每一笔投资都亏钱了。


Chris Burniske:哈哈,是的。


Raoul Pal:每一笔都亏。我其实是故意这样做的,因为我想证明给自己看,大多数时候这些投资都是亏损的。如果我只是持有 Solana,或者做一些合理的调仓,结果会好得多。


Chris Burniske:完全同意。所以,重新站起来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调整。你刚才让我想到 Lyn Alden 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大多数投资都是糟糕的投资》。如果你被清仓了,也许这反而是个机会,让你摆脱一堆糟糕的投资,学到教训,然后把资金集中在真正优质的资产上。


因为加密资产投资的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大赢家只有几十个,而能跨越多个周期持续增长的资产更是屈指可数。其他大多数东西都是「一次性奇迹」,最终会变成干扰项。如果你在这些「一次性奇迹」上没有把握好时机,就会亏钱。所以,长期来看,你应该专注于积累你最看好的资产,并确保它的走势能证明它在创造价值。换句话说,图表要能显示它在每个熊市都能保持更高的低点,整体趋势向上。


把握长尾资产


Raoul Pal:另一个问题是长尾资产。


Chris Burniske:对,长尾越来越长,因为发行量太多了。人们总觉得长尾资产才是他们实现百倍、千倍收益的机会,结果错过了主要的交易。


过去三年最主要的交易其实是 Solana,这个逻辑非常清晰:链上活动活跃,开发者生态繁荣,机会显而易见。但很多人错过了,因为他们想去风险曲线更远的地方。现在长尾资产已经过度饱和,代币太多了,甚至无法再用幂律分布来衡量,因为数量太庞大。


Raoul Pal:完全同意。现在的发行来自 VC 工业体系,还有大量的 Meme 币,我们简直被代币淹没了。


Chris Burniske:如果我们回顾整个周期,大多数资产在 2022 年 12 月左右见底,然后 2023 年表现比较疲软,直到 10 月才开始发力。


从 2023 年 10 月到第四季度末,市场出现了强劲上涨,那是大多数代币的「山寨季」。接着在 2024 年第一季度,比特币 ETF 获批,比特币表现很好,整个市场都很乐观,大家都觉得:「天啊,这一切会像上次一样再次发生。」但那其实是峰值,发生在 2024 年第一季度末。


也是在那个时候,Meme 币开始流行,发行量激增,随后大家开始担心 FDV(完全稀释估值)和 VC 的抛压。我觉得这是好事,说明大家在教育自己。结果就是,从 2024 年第一季度的峰值开始,大多数资产进入了痛苦的熊市,一路下跌。


现在,我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整合过程,大家需要重新调整投资组合,接受必要的亏损。很多人觉得你我从不亏钱,但事实是,我们也经常亏钱。关键在于如何处理这些亏损,把它们和盈利相抵,结算年度收益,缴税,然后重新开始。


我理解,很多人起步资金只有 500 美元、1000 美元、5000 美元或 1 万美元,这会让人觉得进展太慢。但我想说,财富的复利积累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比如巴菲特,他不是世界上最刺激的人,但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因为他的方法稳定、持续、按部就班。相比之下,马斯克是另一种极端,高风险、大胆,很多年轻人更崇拜马斯克。


但问题是,很多年轻人从小沉浸在游戏和肾上腺素文化中,互联网充满多巴胺,所以他们自然会被 Twitter 上的交易员吸引。那些交易员晒出买入、卖出、10 倍收益的截图,让人觉得很刺激。


但我们都知道,真正能长期赚钱的交易员极少,交易非常非常难。而人们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他们看到某某在某个币上赚了 10 倍,自己也想要这种结果。但实际上,慢慢积累才是王道。延长你的时间周期,什么都不做,反而更不容易犯错。尤其是如果你持有一个规模较大的 Layer1,你出大错的概率非常低。


Raoul Pal:完全同意。而且我觉得交易文化里有个问题,就是大家喜欢炫耀利润,这会让人们对收益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我甚至怀疑,有不少炫耀是假的,用 Photoshop 或 AI 伪造截图太容易了。所以,这种虚假信息也混在里面。我甚至想说,对于大多数刚进入加密市场的人,应该至少把 50% 的仓位配置在比特币上,然后剩下的 50% 再去尝试其他资产。


如果你在合适的时间买入比特币,比如在 200 周均线附近,基本上可以做到「永不卖出」,长期持有,把它当作锚定资产。这样你始终是行业的多头,可以保持冷静,跟随周期波动,同时不断学习。


如果比特币回到 200 周均线,你可以再加仓,然后再考虑 Solana、以太坊、Sui 等其他资产。当市场过热时,你可以减仓,积累现金,等到比特币再次接近 200 周均线或出现压力时再重新买入。


Raoul Pal:我也一直在教大家一个原则——不要把事情搞砸。具体来说,就是长尾资产只占很小比例。如果你采用杠铃策略,50% 配置比特币,你不会出错;再拿 10% 去尝试学习,可能会有一次成功,让你觉得自己是天才,但大多数时候你会学到一些痛苦的教训。


中间的仓位也不要冒太大风险,可以选择一些稍微高风险但仍有基本面的资产,比如 ETH、Solana,但不要走得太远,因为那会带来很多后悔。最小后悔的投资组合就是:大部分比特币,一点长尾,再加一些中间资产,既有增长潜力,又没有生存风险。


Chris Burniske:对,如果你以比特币为锚,就能在每个周期中保持稳定的心态,知道自己处于什么位置,暴露度如何,行情是低点还是高点。所以,希望大家能做到这一点。当然,比特币也有一些补充资产,比如 Zcash 最近表现很强。


Raoul Pal:好,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你现在看市场结构、整体感觉、细微差别,你觉得交易状况不佳,有些地方对不上,还有可能存在某种「自我实现」的四年周期效应,导致大家一起推动这个结果。我们看到一些 OG 在卖币,因为为什么不卖呢?他们在 10 美元买入,现在在 10 万美元卖出,这是一个整数关口,而且他们过去每次都在这个时间卖出,并且总是奏效。再加上 10 月的市场结构性崩溃,可能造成了比我们目前看到的更大的损害。


Chris Burniske:是的,所以从概率角度来看,我们可能处于一个顶部位置。现在市场上意见几乎是五五开,一半人认为已经见顶,另一半认为还没。


Raoul Pal:对,而且这不是一个狂热的顶部,更像是一个「分配型顶部」。


Chris Burniske:没错。


Raoul Pal: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如果回到你提到的「偏执点」,我觉得很有意思。你的观点的反面是:我们没有出现新的历史高点,黄金在疯狂上涨,流动性在向我们靠拢,但大多数资产在一月份就见顶,而不是年底。这些都是让我对你的观点产生偏执的地方。


Chris Burniske:对,这也是我的担忧。虽然比特币在下半年创新高,但这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其他市场都没有跟随。


Raoul Pal:如果真是这样,这将是第一次出现这种结构性差异。


Chris Burniske:是的,但我们也要记住,每个周期都会打破一些旧规则。比如上一个熊市,比特币首次突破了前一轮牛市的高点,这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所以,总会有一些细微差别让旧规律失效。


当我思考 ETH 和 Solana 是否能回到之前的高点时,我得出的结论是,整个市场现在都在关注「基本面」。这里的基本面,我不是指估值,而是指现金流、回购、以及支撑资产估值的结构。


所以,现在市场对基本面的执着,导致像 Hype 这样的项目表现很好,因为它有强劲的回购和盈利能力。但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执着不仅打击了长尾资产,也影响了 ETH 和 Solana。在 2021 年,ETH 和 Solana 完全被豁免于基本面考量,但如果你现在看 ETH,以手续费倍数来衡量,它比 2021 年贵得多。


Raoul Pal:我们之前聊过这个。我认为 Layer1 可以被豁免,因为它们遵循梅特卡夫定律,价值不是来自协议层的现金流,而是来自网络上的经济活动。当我用这个逻辑回推时,发现估值更合理。但对于 DeFi,用手续费倍数来衡量就完全合理。


Chris Burniske:我觉得最终一切都会归结到收益率。这些质押资产最终会像数字国家的国债一样,收益率市场会根据真实手续费来定价,而不是通胀奖励。我认为,随着稳定币的广泛使用,这种模式会变得更稳定,减少剧烈的周期波动。


我的预期是,如果以太坊作为一个更成熟、更广泛使用的网络,能提供 5% 的真实质押收益率(来自手续费,而非通胀),那么我希望 Solana 至少能给 7%,Sui 至少 9%。资产价格会重新校准,以匹配这些收益水平。这是最简单的逻辑,最终决定资产价值的是持有者的收益预期,而这些持有者在所有情况下都是质押者。


Raoul Pal:这很有道理,但感觉我们还没到那个阶段,市场还无法稳定定价。


Chris Burniske:我觉得我们正在接近这个阶段。如果我们真的进入熊市,这会是一种「清算」,长尾资产已经在熊市中待了很久,从 2024 年第一季度开始就如此。这是煤矿里的金丝雀。我认为,估值压力很快也会传导到 ETH、Solana、BNB、Sui 等资产。越是成熟的资产,越会被当作「数字国家债券」来定价,收益率越重要。


Raoul Pal:如果我们真的进入熊市,你觉得概率有多大?比如说,按照惯例,我们可能会经历一个 12 个月的下跌周期,你会给这个情景多少概率?


Chris Burniske:大约 65% 到 70%。


Raoul Pal:好,那你基本上认为这个可能性很高。那么在你的框架里,这次的熊市会像过去一样深吗?


Chris Burniske:不会。


Raoul Pal:哦,这很有意思。


Chris Burniske:是的,这也是让情况更复杂的地方。如果我看比特币,现在它的 200 周均线在 55,000 美元左右,这是我首先关注的极端水平。比特币在 2015 年、2019 年以及疫情崩盘时都尊重这个均线。FTX 崩盘时曾短暂跌破,但总体上 200 周均线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如果跌到 55,000 美元,那意味着从 125,000 美元的高点回撤 56%,这比过去的回撤幅度小得多。之前的回撤大约是 80%,再之前是 85%。所以这次可能更浅,我甚至可以看到 50% 的回撤,大约在 62,500 美元,或者 70,000 到 75,000 美元,基本上守住关税低点。如果守住那个位置,那只是 40% 的回撤,对加密来说几乎算不上熊市。


Raoul Pal:对,别忘了,过去的周期里,我们经历过七次 30% 的回调。


Chris Burniske:是的,如果我们从那个位置反弹,你甚至可以说比特币仍然处于牛市。令人沮丧的是,你是看多还是看空,完全取决于时间框架。


如果你给我一个 10 年的时间框架,我当然看多。但如果你问我过去一个月到未来 3 到 9 个月的机会,我会稍微谨慎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彻底看空。


所以,我非常关注 ETH 和 Solana 的底部位置,以及它们相对于之前低点的表现。


Raoul Pal:这轮周期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比特币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变化。


Chris Burniske:对,这也是让人困惑的地方。并不是说「这次不同」,而是结构上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虽然四年周期的逻辑还在,但大部分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可能的。我们总会遇到这种情况,但这确实让我觉得奇怪。


我现在的准备是这样的:还记得 2021 年吗?那时候大家都说比特币是「宠物石」,没人看好它,因为它在 2021 年的表现相对平淡。


从 2017 年高点到 2021 年高点,比特币只涨了 3 倍,而从熊市低点到 2021 年高点,它涨了大约 20 倍。但这次情况不同,比特币现在非常受欢迎,甚至可能在下一个周期表现不如预期。如果它遵循更平缓的对数通道,回报率会显著下降。


我担心的是,人们在这轮熊市中过度配置比特币,因为他们觉得「比特币才是安全的选择」。我仍然认为,如果你在加密市场,应该持有大量比特币,但我们必须考虑另一种可能性:MicroStrategy 或比特币相关的某些结构出现问题,导致比特币表现不如 ETH、MicroStrategy 或其他资产。


所以,我认为有一种可能性是,比特币从「市场宠儿」变成「失宠」,而真正的高回报可能来自一些意想不到的加密资产。


Raoul Pal: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框架,这是我最大的经验教训之一:每次我用情绪去推翻宏观框架,结果都会非常糟糕。2009 年是我最差的一年,因为我犯了这个错误。所以我建立了一个非常稳健的框架,叫做「Everything Code」,它也是概率性的,因为我承认还有很多其他可能的结果。


但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ISM(商业周期指标)过去一直是一个完美的四年周期,直到最近突然失效。我想,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周期不再奏效?后来我重新计算,发现这是一个债务到期周期。


2008 年金融危机后,我们经历了一次债务「重置」,大家推迟了利息支付三到五年,并重组了债务,所以形成了一个三到五年的周期。这就是比特币减半周期的根源。然后突然它停止了。



我重新计算后发现,2021 年和 2022 年因为利率回到零,周期被延长到大约 5.4 年。所以,当我把它放回一个正弦波模型时,一切又合理了。我们现在仍处于周期的低谷,接下来应该进入商业周期的增长阶段,因为我们还没看到它真正增长。




然后我用流动性作为核心驱动因素,因为它决定了债务融资。这里是到期的利息支付,这里是匹配它的流动性。这是美国的总流动性,包括美联储净流动性、银行和 M2。我发现金融条件(美元、利率、大宗商品)领先总流动性六个月,而总流动性又领先 ISM 三到六个月。所以我们有一个九个月的领先指标,暗示流动性应该回升,商业周期也会回升。这就是我一直使用的框架,它非常有效。



当我把比特币趋势和 ISM 对比时,它们几乎完全一致。这告诉我们,比特币现在疲软,是因为商业周期疲软。而商业周期疲软的原因,是因为今年不是债务重置年,而是明年。所以,债务重置年才是关键因素。


然后我看全球流动性,它和加密市场总市值(除比特币)高度相关,相关性达到 90% 到 97.5%。这意味着流动性是历史上最强的宏观因素,由债务再融资周期驱动,而商业周期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问题是:流动性是否会因为债务重置而上升?如果会上升,那么忽视这个因素就是忽视历史上最强的宏观驱动,这样任何预测都不会奏效。再加上财政刺激、选举因素,政府需要让「主街」赚钱,而不仅仅是华尔街,这意味着商业周期必须回升,企业盈利和家庭收入必须提高,而不仅仅是「七巨头」。


这就是我为什么很难放弃这个框架,尽管我也看到市场结构不佳、交易疲软,以及你提到的那些问题。


Chris Burniske:是的,这就是你的「偏执点」,而我的偏执点正好相反。


Raoul Pal: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和你聊,因为我需要听到那个在我脑海里低语的声音:「Raoul,你可能错了。」这是最重要的声音。


Chris Burniske:我觉得,你可能是对的,只是时间上稍微早了一点。比如,你的框架基于债务再融资周期,而真正的债务再融资高峰是在 2026 年。


Raoul Pal:是的,这就是我的观点。所以,我很难相信我们会进入一个深度熊市,除非所有的流动性都被吸走,比如流入 AI 泡沫之类的其他领域。


Chris Burniske:我明白你的意思。问题是,加密推特的节奏太快了,这也是我最近减少使用推特的原因之一。它不仅对我个人不健康,还影响我的投资判断,因为当你看起来「错了」,哪怕只是时间错配,压力就会非常大。我在 2021 年就经历过这种情况,那一年市场疯狂,但我没有做太多风险投资,因为我觉得估值太高了。结果,我承受了很多压力,甚至有人质疑我是否还在市场里,是否还「有影响力」。


但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只是这个正确性要到 2022 年底才显现出来,整整两年。而当我在 2022 年底准备买入 Solana 时,那些在 2021 年质疑我的人,反而没有勇气在低点买入。这就是问题所在,推特是最糟糕的,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评论,这种压力会让人偏离长期正确的决策。


Raoul Pal:是的,这真的很难。我也经常因为试图帮助别人而遭受大量攻击。你看,我猜你的投资风格有一个偏好,就是你会更早地减仓,但也会更早地在底部买入,因为底部比顶部更容易把握。我感觉这是你的结构性偏好。


Chris Burniske:你说得对。


Raoul Pal:要做到这样其实很不容易,对我来说,我更擅长在底部买入,而不是在顶部卖出。顶部真的很难把握,所以我宁愿早点减仓,减轻心理压力。


Chris Burniske: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有几个结构性的偏好。比如,我有两个朋友,他们是非常优秀的交易员,他们的策略是只追求「牛市的肩膀以上」和「熊市的膝盖以下」。


换句话说,不追求顶部和底部,只要能在牛市中间偏高的位置卖出,在熊市中间偏低的位置买入,就足够了。如果你能在 3500 到 5000 美元之间卖掉 ETH,而你是在 1000 到 2000 美元之间买入的,那已经非常不错了,这个逻辑可以应用到其他资产上。


还有一个例子,我的合伙人 Joel 提醒过我,JP 摩根曾被问到:「你是怎么在生活中取得如此成功的?」他的回答是:「通过过早卖出。」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他经历了很多次市场的繁荣与崩溃。我敢肯定,他在卖出时一定遭受过很多质疑,别人会说:「我赚了这么多钱,你怎么不参与?」但他在别人狂热时不断套现,积累现金,这样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他就有资金可以重新布局。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但有效的策略。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感受。比如,当 ETH 疯狂上涨,Tom Lee 宣布 200 亿美元的场外交易设施,那是去年夏天,非常疯狂的时刻。我会退一步,提醒自己:「哇,我感觉很好,周围的人也感觉很好,推特上的人更是兴奋。」这就是该获利了结的信号。当然,如果我在推特上分享这个观点,人们会骂我:「你是傻子吗?ETH 要涨到 2 万美元!」但你必须承受这种压力。


资产轮动:Zcash 和隐私币


Raoul Pal:如果你当时看流动性图表,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流动性没有快速上升,市场无法继续加速。


Chris Burniske:对,那就是你展示的红色拐点,价格超出了流动性支撑。


Raoul Pal:没错,原因是从 7 月开始,M2 图表出现脱钩,所有指标都脱钩。我们当时在想:「到底发生了什么?」后来我们发现,解释是财政部开始重建 TGA(财政部一般账户),这抽走了流动性,而逆回购已经没有空间再释放。所以突然出现了一个重大事件,加上政府关门,导致市场失去动力。


你的直觉在那一刻非常准确,因为价格已经到达区间顶部,但没有燃料继续上涨,结果就是暴跌,Solana 也一样。如果没有这些因素,我们可能只是继续在加密市场内部做轮动,像「击鼓传花」一样。现在我在想,Zcash 的上涨是否只是这种轮动的一部分,还是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信号?这真的很难判断。


Chris Burniske:Zcash 最近的上涨确实很有意思,但不仅仅是它,Dash、Monero、Decred 这些老牌隐私币也都在上涨,只是 Zcash 涨得最猛。这说明它有一定的差异化优势,但整体来看,隐私币板块都在动。我听一些比特币 OG 说过,有些鲸鱼会在周期末用这些隐私币来隐藏利润,或者再博取一些额外收益。这类传闻我没有确凿数据,也不参与,但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每个周期末隐私币都会集体上涨。


不过,真正的信号要等到熊市来临时才能看清。如果 Dash、Monero、Decred 这些隐私币在熊市中都回到之前的低点,而 Zcash 能守住一个明显更高的低点,那就是强烈的正面信号。我现在关注的是它的 50 周均线,大约在 50 美元附近。


Raoul Pal:如果你的假设错了,周期没有结束,反而继续上涨,你会怎么做?比如,你坚信 Zcash 是一个长期大机会,它的市值占比应该逐渐提升,因为隐私需求会越来越大,这个逻辑我完全理解。但如果市场继续上涨,你会怎么处理?是继续长期持有,还是调整策略?


Chris Burniske:我会这样做:我有一部分 Zcash 仓位是「永不卖出」的,就像我对比特币的态度一样。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在 1 美元、10 美元、100 美元买入比特币并长期持有的人,才获得了惊人的回报。所以,我会把一部分 Zcash 当作长期持仓,永不卖出。至于其他仓位,我会根据比特币的走势来决定。如果比特币确认筑底,我会考虑加仓其他优质资产,包括 Zcash。


我会根据比特币的走势来做决定。这也回到我之前说的「锚定比特币」的逻辑。比特币是潮水,潮水必须先转向,其他资产才会跟随。也许更好的类比是海洋洋流:宏观环境就像深海的洋流,比特币是穿过珊瑚礁的主流,而市场微观结构则是那些小漩涡和暗流。所以,你必须先关注宏观,再看比特币在其中的变化,最后才是其他资产的机会。


我还在关注一些风险,比如杠杆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但仍有隐患。比如我们之前讨论过的 DAT(数字资产信托),我们还不知道它们在熊市中会怎么表现,尤其是当它们以大幅折价交易时。另一个风险是那些「收益型稳定币」。我们在 Binance 上已经看到它们脱锚的情况,这让我担心,因为这种故事我们以前见过。我估计主要玩家加起来可能有 180 亿美元的规模,本质上是风险套利基金,但它们在市场上并不显眼,这让我警觉。如果有人理论上有大量杠杆或头寸,但市场上看不到,这就是红旗。


Raoul Pal:是的,我们以前见过这种情况。


Chris Burniske:我现在甚至更倾向于称它们为「收益工具」,而不是稳定币。我觉得如果行业能把它们称为「稳定但有风险的收益工具」,而不是「稳定币」,会更好,因为这样能暗示其中的风险。


Raoul Pal:好的,最后一个问题。我的论点是,我们几乎没有看到资金流入加密领域的 VC 或对冲基金,唯一的资金流入来自 ETF,其他渠道几乎没有。这是为什么?我知道 AI 热潮吸走了很多资金,但为什么加密没能像以前那样吸引资本?过去你们在 VC 领域总是应接不暇,但现在几乎没人募资。


Chris Burniske:首先,泡沫确实在 AI,那吸走了所有的热钱。我觉得这对加密行业整体来说是健康的。同时,我们之前也谈到过代币供应过剩的问题。我认为「代币工业复合体」已经走到尽头,人们开始意识到它的运作方式以及它的问题。我自己以前也有点天真,现在不得不修正这种想法。


现在,估值的警钟已经敲响,一切都必须证明自己的合理性。这不仅仅是估值问题,还涉及资金流。比如,我经常和 Celestia 团队讨论,他们需要做到这样:随着解锁完成、通胀降低,他们的通胀率可能降到 0.25%,如果对数据可用性的需求足够大,就能形成结构性买盘。BNB 在多个周期表现出色,因为它有结构性买盘,Hype 也是如此,比特币和以太坊也是。所以,未来的重点是寻找那些有结构性资金流的资产。


回到 VC,很多加密 VC 过去是押注新概念和新模式,但现在这些模式面临结构性抛压,因为代币发行方式的问题。所以,大家必须回到起点,重新思考模式。比如,是否应该在更低的估值发行?我一直是低估值发行的倡导者。或者,在更好的监管环境下,是否可以从第一天就让 100% 的供应流通,就像 Solana 在 2020 年底做的那样?他们在一天内解锁了约 80% 的供应,从那之后,Solana 开启了疯狂的一年,因为市场实现了真正的价格发现。


总的来说,我认为过去十年流行的加密代币 VC 模式现在面临压力,大家必须重新设计。我们会看到更多对「真正赚钱的公司」的投资,比如稳定币领域,或者更成熟的「传统化」板块,或者在更小、更低估值的规模上进行投资。还有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区块链技术的分发渠道正在被大科技和大金融公司垄断,因为它们拥有数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可以直接引流到这些协议。


我们原本期待加密原生的分发者,但实际上只有 Coinbase、Robinhood、MetaMask、Phantom 等少数几个,规模有限。现在,分发优势正在转向大科技和大金融,这挤压了加密 VC 的机会。


Raoul Pal:那这些中间层项目会不会被收购?比如,你在早期以 2000 万美元估值投资,最后它们被收购价可能是 1 亿或 2 亿,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动辄几十亿。就像最近 Coinbase 收购了 Kobe 的项目一样。


Chris Burniske:是的,这种情况会发生。我看到 Arthur Hayes 最近在筹集一只基金,看起来像是专门收购困境资产的基金。我不确定,但我猜他的逻辑是,市场上有很多中型公司,它们赚的钱不够多,可以被廉价收购,然后整合,或者重新包装给传统金融。这可能会出现一种「加密版私募股权」,专门收购困境资产。


毫无疑问,季节变了,策略也变了。我现在更倾向于在流动性强、表现优异的加密资产上建立大仓位。风险投资确实能带来惊人的倍数,但从现金回报率来看,最大的收益往往来自在合适的时间买入并卖出大型流动性资产,而且集中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窗口内。我的长期观点一直是,如果你能把握好时机,流动性资产的收益甚至比风险投资更高,而且周期更短。


Raoul Pal:我完全同意,而且这种机会对所有人都开放。但问题是,人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这种策略很「无聊」。比如,比特币对那些不是 Z 世代或千禧一代的人来说,已经是高风险资产了。所以,持有比特币和它的几个朋友,让价值慢慢复利增长,这才是最好的策略。


我认为关键始终是保持一定的比特币敞口,同时根据市场机会动态调整现金比例,建立一个可以随时进退的现金缓冲。


我两种方式都尝试过。我曾完整经历过整个周期。比如 2013 年那一轮,我一路持有到高点再跌回低点,然后继续持有到 2017 年。那次我太早减仓了,真的太早了,比特币在 2000 美元时我就卖掉了,结果它一路涨到 2 万美元。上一个周期我几乎没减仓,反而在低点疯狂加仓,这次效果非常好。


这次周期,我可能会减一部分仓,但绝不会卖掉大部分,因为我的时间框架很长,我认为比特币是最好的财富复利工具,不能搞砸。


[原文链接]


欧意交易所又称ok交易所是全球排名前三名的数字衍生品交易平台,对华语用户投资数字资产特别友好,欧意APP操作方便顺畅快捷,为全球诸多交易者提供超高水平的体验。

目录[+]